中国绿色时报7月5日报道(记者尚文博通讯员刘寰李继磊)北京市委、市政府今年初启动了平原造林工程,这是首都生态环境改善的福音,也是对全市各级园林绿化部门的挑战。随着林地面积在平原地区快速扩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积也快速增加,山区不再是唯一的主战场,北京市林业保护工作增添了新任务。4月16日-25日,北京市防控危险性林木有害生物指挥部办公室分5个组,对全市平原地区造林工程检疫工作进行全面检查。
与此同时,北京市园林绿化局造林营林处、林政稽查大队、林业种子苗木管理总站、园林绿化工程质量监督站和林业保护站等单位也组成联合检查组,对重点平原造林工程苗木质量和植物检疫情况进行了联合检查和抽查。在圆满完成了2008年奥运会、2009年新中国60周年庆典等关键时期的林保任务后,如今北京的林保工作已经日益走向成熟,建立了完善的防控体系和应对机制。面对即将到来的新任务,市园林绿化部门梳理了北京市平原地区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的总体策略,制定了多项措施,积极应对防控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全市按照《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植物检疫条例》和《北京市林业植物检疫办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检疫检查和检疫复检,防止带疫苗木进入绿化造林地,并实行谁受益、谁防治和谁经营、谁防治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责任制度。同时,把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工作纳入到绿化造林的规划与设计、植物材料的选择与搭配、苗木的栽植与栽后养护管理等全过程;科学制订防控方案,适时组织开展市、区(县)、乡镇(街道)的林业有害生物检查、抽查、普查、巡查和督察工作;狠抓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树立责任意识和危机意识,固定点监测与流动监测相结合,定期普查和不定期巡查相结合,做到早部署、早投入、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治。
近年来,北京林业建设的快速发展,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提出了新挑战、新要求。据北京市林业保护站负责人介绍,北京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控部门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坚持,三个确保,进一步强化四种理念,狠抓五个结合,确保六个到位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总体思路:即以平原地区绿化造林工程建设和林地、绿地养护管理为中心;坚持预防为主、科学治理、依法监管、强化责任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方针,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协作、社会参与、区域联防的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原则;确保不发生重大林业有害生物灾害和疫情,确保不发生严重扰民事件,确保全面完成国家林业局下达的四率指标和美国白蛾防控任务;进一步强化健康森林、近自然林业、可持续控灾和生物多样性等先进思想和理念;狠抓行业管理与属地管理相结合,专业防治和群防群治相结合,生态调控与无公害防治相结合,飞机防治与人工地面防治相结合,成虫防治与幼虫防治相结合;确保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队伍到位、物资准备到位、科学防控到位、宣传培训到位、责任落实到位。目前,北京市林业有害生物三级监测网络体系基本形成。
全市已有国家级中心测报点11个,市级监测测报站15个,市级监测测报点965个,区(县)级监测测报点1350个,实现了对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实时监测和动态管理。截至6月26日,北京市防控办通过北京园林通移动短信平台发送预警防灾手机短信30条,2100余人次;编发《林保情况》24期,《北京防控工作信息》11期。在监测体系完善的同时,监测测报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也不断提升,科学防控能力逐步增强。
截至目前,全市林业系统已配备风送式车载高射程打药车158台。截至6月13日,全市共组织开展飞机防治1122架次,预防控制面积56.1万亩次,人工地面防治累计出动防控人员13.08万人次,防控车辆3.62万车次,投入防治设备3582台套、防治药剂522.64吨,人工地面防治402.47万亩次。
为进一步做好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工作,保障平原地区绿化造林成果,北京市林业保护站组织专业技术人员编写了《北京平原地区林业有害生物》一书。通过广泛开展宣传培训活动,发动全民参与危险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多层次的联防联治和无界限防治得到了认同。同时,各区(县)积极推进林业有害生物社会化防治试点工作,探索了包括承包防治、应急防控在内的社会化防治新模式。
本文来源:爱游戏体育在线登录-www.microbialdevelopments.com
Sweep WeChat yards pay attention to us
24-hour hotline0480-751075695
The mobile phone13187680287
Copyright © 2021 Central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Address:Guangzhou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guangdong province ICP备14454370号-4